26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有一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区域经济。
会议上,有三个地区进行了专题汇报:上海、广东和辽宁,专题是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上海和广东,一个是长三角、一个是珠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去年,习近平在考察东北时就指出东北振兴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此次会议,中央对东北也作出了战略安排: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区域发展为何重要?中央的最 新判断值得注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区域发展各有分工:对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对于其他区域,更多赋予保障功能,比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
发展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如何让各地区分享发展红利,需要一定的区域合作机制,比如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生态的补偿制度、对其他区域提供有效转移支付等。
会议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特别指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更多内容,请看通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关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的汇报。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
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会议强调,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要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制度统一和区域间互助共济。
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要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
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
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东北地区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干部正向激励,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实现全面振兴。
发挥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
会议指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 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政策协同为保障,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
会议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工程重点,分类组织实施,增强自主能力。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要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